目前,国内包装教育界对包装设计艺术人才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倡导包装设计人才素质教育是包装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日益发展着的包装经济对包装设计人才的需求标准,已发生了从量到质的根本性转变。实践证明,按目前包装设计艺术人才素质教育的现实目标来造就的人才,已明显不能满足这一人才市场发展的需要。近两、三年来包装设计艺术人才的“供过于求”的表面繁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以株洲工学院为例,早在三年前能落户安排工作的包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一次性到位率达到96%以上,近三年既能落户又能解决工作的包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一次性到位率只有50%,绝大部分毕业生做临时工或改行做其他专业、其它学校同类专业还是要高,高达90%以上。然而毕竟今非昔比,实际上包装设计行业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人才相当缺乏,但缺乏的不是一般素质的人才,而是从量到质的根本性转变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就以中国包装系统唯一的一所高等学府——株洲工学院为例,对包装设计艺术人才素质教育的现实目标作了客观分析,集中概括为“八重八轻”,即重模仿、轻创造;重自由、轻约束;重身体、轻心理;重专业课、轻文化课;重电脑、轻手工;重设计动手能力、轻设计公关能力;重艺术修养、轻政治修养;重经济观念、轻信息观念。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未来的包装设计艺术人才素质教育目标导向,具体体现在“八个双重”即:双重修养、双重创意、双重知识、双重工具、双重健康、双重能力、双重意识、双重观念。最后指明了未来的包装设计艺术人才素质教育的改革取向。
1、对包装设计艺术人才素质教育的现实目标的客观评价——集中概括为“八重八轻”
以株洲工学院为例,过去,包装设计艺术人才的素质教育抓得很有特色,很有影响力,而且通过实施诸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特色的素质教育目标,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包装设计人才,包装设计专业人才以其专业独特优势和应用型特色,在人才市场上曾一度供不应求,招生生源充足。这些宝贵的经验为包装设计艺术人才素质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得到了中包总公司、省教委充分肯定,并顺利通过了国家教委1995年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但是随着包装经济与包装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包装设计艺术人才素质教育的现实目标,已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株洲工学院党委在全院隆重推出了大学生123素质教育方案,即一个中心(创建一流的校风和学风);二个基础(自主意识和自律文化);三个内容(知识、能力、素养),正是适应了这一人才培养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该院包装设计艺术分院学工组隆重推出了面向新世纪的包装设计艺术人才培养的五大导向——成才目标、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素质结构、人才评价,也是为了满足人才市场这一“从量到质”根本性转变的需求。由此可见,很有必要对包装设计艺术人才素质教育垢现实目标作一个客观评价。据笔者对株洲工学院88届——99届部分包装专业毕业生的个别走访调查和对96级——99级在校的包装专业学生座谈、问卷调查以及部分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标准的信息反馈等多方结果证实,过去包设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上以其动手能力强,专业独特等优势,深受社会欢迎。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相当一部分的毕业生感到自己的后劲不足,需要在各个方面继续深造。在校大学生也深受传统的专业优势和应用型特色教育的影响,在专业绘画创作和利用电脑制作设计效果图等方面着实下了功夫,而且成效明显。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也暴露出了同己往毕业生在素质教育等方面有同样的弱点,即缺乏全面发展的综合优势和高层次素质优势。近几年用人单位对包设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要求英语过六级、电脑绘画操作相当熟练,还要掌握2-3套电脑美术设计制作软件,及相当深厚的艺术创作功底和相当强的公关能力等等,都说明了包装设计艺术人才素质教育的现实目标,都说明了包装设计艺术人才素质教育的现实目标,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必须改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概括为“八重八轻”。
1.1重模仿、轻创造
重模仿,主要表现在创造欲望不强,创造功底不厚,学生设计作品模仿性强于创造性。轻创造主要表现在艺术设计中,设计的新颖性和表现手段的独特性,材料先进性不突出,比较老套。
据调查,在校学生中许多设计作品似曾相识,学生做作业模仿性太强,互抄、偷抄现象严重。已经毕业的往届毕业生深感自己在校时艺术知识积累不够,艺术修养功底不厚,创造力受到明显制约,在表现手段和方法上也受到了包装设计新工具和新材料、新方法的挑战。用人单位也强烈要求包设专业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同时感到现有的包设专业人才创造力有待提高。包装设计是一门创作艺术,需要设计者不断地推陈出新,发挥创造性,培养创造力,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1.2重自由,轻约束
重自由主要表现在包设专业学生倡导个性自由,作风散漫,就连作息时间也没有规律;设计艺术上“唯我独尊”,自我意识强,在艺术追求上,互不买账,背后互相品头论足。
轻约束主要表现在道德约束、制度约束、纪律约束、法律约束等观念淡化,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放任性。
如包设专业学生,艺术上孤芳自赏,纪律松驰,在校学生旷课、晚归、迟到现象相当严重,集体观念不强,大局利益观念弱。寝室不搞卫生,班上活动不积极参加,唯个人兴趣办事,更有甚者,对校纪校规或有抵触情绪,或表现为毫不在乎,或表现为淡化校纪观念,或明知故犯,这种现象相对其他专业学生来说,表现得更突出一些。
这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没有结合艺术学生特点,忽视艺术类学生主体内在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加上改革开放中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思潮(非理性思潮)腐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道德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危害,使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滑坡。
但实践证明,用人单位对包设专业学生道德素质、法律知识及其意识要求相当高,因为包装设计专业也有其职业道德要求和行业管理规范及其行业法制规范要求。
1.3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重身体健康,包设专业学生身体健康意识相对强于心理健康意识,也就是说包设专业学生身体健康素质也令人担忧,但相对心理健康来说这种意识要强一点。轻心理健康:包设专业学生对心理知识了解较少。包括设计心理学知识了解也很少。对心理健康的意识淡薄。据心理咨询中心调查,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高达16.7%。但社会上对包设专业学生身心素质要求相当高,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又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
1.4重专业课,轻文化课
重专业课:包装专业学生对专业课普遍感兴趣,到课率高,上课秩序好,补考率低。
轻文化课:包装专业学生对文化基础课如英语、大学语文、哲学、心理学、中外美术史等普遍没有什么兴趣,而且令人头痛,考试补考率相当高。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包设专业学生的补考课程有80%集中在文化基础课。
1.5重电脑,轻手工
重电脑:在表现手段上包设专业学生自从开设了电脑美术设计这门课程以后,更多的同学热衷于用电脑绘制设计效果图,同时对电脑美术设计软件兴趣很大。轻手工:在表现手段和效果上,电脑优越于手工,但手工设计是基础;而包设专业学生的手工基础确实在减弱。
据调查,从1995年正式开设电脑美术设计课程以来,株洲工学院包设专业学生个人电脑由几台现已发展到300多台,手工基础减弱甚至个别手工荒废的趋势却相对明显。
1.6重设计动手能力,轻设计公关能力
重设计动手能力:包设专业学生一直以应用型特色和动手能力强而著称。比较注重设计的实践性和教学的实践性,学生也注重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轻设计公关能力:包设专业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推销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弱。
据调查,不管是已经毕业的还是在校的包设专业学生,普遍设计动手能力高于公关能力。
1.7重艺术修养,轻政治修养
这主要是指艺术类部分学生功利性强,对艺术追求强于对政治上的追求。在处理艺术修养和政治修养关系上,偏重于艺术修养。
1.8重经济观念,轻信息观念
重经济观念:包设专业学生注重经济实惠和短期利益,“下海”意识强,业务多,而且所做业务报酬高。轻信息观念:包设专业学生尽管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但对信息反应慢,比较闭塞。
2、未来包装设计艺术人才素质教育目标导向——“八个双重”即双重修养,双重创意,双重知识,双重工具,双重健康,双重能力,双重意识,双重信念
2.1双重修养——政治修养和艺术修养
政治修养包括政治信念,思想品格,道德修养。政治修养决定了包装设计艺术学生的价值取向。工艺修养包括艺术文化修养,审美修养,创作修养等等。没有艺术修养就不能从艺术角度去了解社会和自然,就不能深入到艺术世界,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作品。因此作为包装设计专业教育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修养教育。
2.2双重创意——设计新创意和技术新创举。
设计新创意指设计创作有新意,包括作品构思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技术新创举包括设计手段的独特性和材料的先进性。因此,对艺术设计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其创新精神,既要引导学生在设计上不断创新,激发其创作灵感,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在技术上有新的创举即在设计材料方法和手段上应用现代化的最新科学技术。包装艺术设计的完美效果取决于设计与技术的完美统一,灵感与手段方法有机结合。
2.3双重知识——以设计艺术为核心的人文科学的知识体系和以设计技术为核心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现代包装设计艺术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积累以加速度在增长,且相互渗透,全面渗透到包装设计行业中。艺术设计学生素质教育要适应这种知识发展趋势,对艺术设计学生知识结构要优化,实施以艺术设计为核心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整体化的知识教育。即以艺术设计为聚焦点,有目标、有选择性地学习知识,寻求真谛,系统地向自己的包装艺术设计兴趣目标层层积累知识,达到使“双重知识”
对未来包装设计艺术人才素质教育目标导向的探讨
1999-10-29 00:00 点击:725